前幾天,我被一個孩子刪除Facebook朋友。

朋友數少一個,照理說不太會去注意,可是基於幾個原因,我立即察覺:
1、我朋友不多,除了5個沒見過面的校友之外,其他都是熟識的朋友或親人。
2、他的大頭貼是一座紅橋,很容易辨識。
3、幾乎每天都有的動態不再出現。
4、我十分瞭解他的個性,繼刪除與我共同的幾位朋友之後,接下來一定會刪我。

果然不出我所料,我被一位我十分賞識的孩子刪除朋友的關係。
說實在的,雖在意料之中,但我依然非常非常的難過。

在我眼裡,這個孩子各方面都很優秀,我一直都很欣賞他。
一年前在女兒的噗浪上認識他,繼而加入他們的聊天社群中。
從網路互動中,覺得孩子們的關係非常熱絡,也很明顯感覺他很喜歡我女兒。
經過直接與側面觀察,覺得他是個很有思想的青年,所以也就鼓勵他勇敢去追。
透過plurk、Facebook、Email、簡訊、書信等頻繁的互動,我更深入清楚他的個人理念、家庭背景、交友情形、學習狀況,與人生規劃。
我與他見過幾次面,並一起吃過兩次飯,也一起喝過咖啡。
與女兒去過他外宿的地方,也載過他。
因為他很愛看書,所以常寄雜誌給他看,也送過他禮物,去大陸時還特地從北京寄明信片給喜愛交換明信片的他。

與他相識的這段期間,覺得他是個坦誠正直的孩子,而且對我女兒也很好。因此,我不在乎現實條件而背後協助他追我女兒。
雖然,我女兒基於還不想交男朋友的理由未接受他,但還是把他當成好朋友。
他們會互送生日禮物。
他曾陪女兒去榮總看醫生。
也曾一起去科工館看絲路展覽。
去年暑假他幫我去台北車站接女兒到輔大參加合唱團集訓。
集訓結束又去接女兒一起去看埃及古文明展、郵政博物館、逛西門町。
他會幫女兒預購火車票,並在女兒沒搭上公車時騎機車送她去離學校很遠的火車站。
這一年來我們有著太多太多的互動......
會說這些是要證明我們確實是朋友,而且算得上是有點交情的朋友。

可是,他從我女兒那邊碰了幾次壁之後,態度就變了。
繼刪除與我女兒的共同朋友之後,連我也刪了,徹徹底底想斷絕所有的關係。
他並且很冷酷地說因為我與他的交集點是我女兒,所以以後當然不是朋友了。

他那句「對一輩子來說四年不算長」言猶在耳,怎麼不到一年就改詞了?
況且,從頭到尾都沒開始,應該還不致於連朋友都當不成吧!

後來我發現,原本我被他感動的對我女兒很好,其實也不算特例,因為他對其他女同學,甚至只是大陸的女網友,全部都很殷勤。
我想他應該是改弦易轍看上別的女同學了,為了避人耳目,才會清除異己,以免留下蛛絲馬跡吧!
也許是我誤會他了,但除了這個原因之外,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他必須這麼絕情的理由了。

不過,他真的大可不必這麼做,因為我一直都是替他著想的。
我曾經鼓勵他去追適合他的好女孩,所以根本不可能將他曾經追我女兒的事去跟別人說。
說白點,是不管他做怎麼樣的決定,我都只會祝福他,絕對不會成為他的絆腳石,因為我壓根兒將他當兒子看待了。

他的冷酷無情與當初我所認識的他簡直判若二人,我一度無法接受這個事實。
活到這把年紀了,我竟然還會識人未明?
難怪我女兒常跟我說她受不了他善變與喜怒不形於色的個性,她說她喜歡別人開朗一點。
雖然她也覺得他是個很好的人,但他的戒心太重,什麼事都悶在心裡的個性讓她捉摸不定,所以她不喜歡。

走到最後,我終於親自領教了他另類的性情,我總算懂得女兒所形容的怪是什麼了。

他從關注我女兒開始,也同時關注所有與女兒有互動的朋友。
現在這些朋友已沒有利用價值,甚至已成為他目前交友圈的障礙,所以他開始一一排除。
加與刪之間,存在的就是一個利己的考量。
在別人已經把他當朋友之後,他卻將這些無辜的人全都Delete掉。
為何一個20歲的男孩,城腑就這麼深呢?
Delete一按,就真的能夠船過水無痕,抹去人與人之間曾經結過的緣嗎?
他真的是我這一生遇過最不顧念情份的人。
為何連分享好的資訊給曾經有過交情的人都吝惜呢?
惜情的我,百般無奈地承受著這現代人速食的思維,幾經思量,只好隨緣。

照理說,不想互動也不必刪掉朋友關係,除非對方很惹人討厭。
偏偏被他刪掉的都是很nice的人,人家雖然被刪得莫名其妙,但卻一點怨懟都沒有,甚至還抱著未來再續前緣的想法。
為何同樣是人,對感情的態度卻是如此南轅北輒呢?
由此事看來,網路上不論是加朋友或刪朋友,都該審慎處理,以免沒有回頭路可走,也才不會自傷傷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足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