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場「兩岸數位出版研討會」,我靜靜的聆聽,細細的覺察其中的況味。
一邊是對岸出版界的客人,一邊是台灣業界的同胞。
中間的走道彷彿是台灣海峽。
前兩場講者分別來自大陸與香港,都帶著濃濃的鄉音。
若是多聽幾場,我應該就學得起來那南腔北調與用字遣詞了吧!
後三場是台灣出版界的朋友,最讓我肯定演講價值的是Jamie林之晨。
他一派輕鬆的裝扮與舉止,以自然的姿態將主題掌握到淋漓盡致的地步。
其對網路世界的瞭解與開拓商機的能力,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。
因此他這一場引起最熱烈的迴響與討論。
最後竟形成紙本與數位間不同立場與觀點的辯論。
原本我們家那口子嘴癢欲加入戰局,但被我阻擋了下來。
我希望把機會讓給別人,在多聽多想之下,也能啟動創新的思維。
當有很多人想說的時候,我寧可選擇當一個安靜的旁聽者。
這場研討會主題方面的內容我就不提了。
來說說對講者側面觀察後的感想吧!
其一是把自己襯托得像個大人物似的某某人。
他整場演講大半是穿插影片,但播後都未加以闡述說明,讓人感覺他只是在秀他懂很多資訊,事實上卻不夠專業。
另外最可笑的是,他在50分鐘的時間裡,不斷地指示助理“下一頁”“上一頁”,即使助理已經下一頁了,他依然是為指示而指示“下一頁”,真是標準的虛有其表無厘頭,從頭到尾乏善可陳,但他在業界可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哩!
反觀Jamie這位年輕人,以充滿自信不急不徐的從容態度,分析紙本與網路出版的差異特性與優劣勢,可真是不同凡響,功力比對之下立見真章。
Jamie一一破解提問人的問題與疑惑,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,我不禁給他五顆星的評價。
當然,面對先進前輩,Jamie少了份謙虛的態度,他那君臨天下的氣勢壓垮了現場所有人,或許他收斂些會更好。
但也正因他有股特殊的氣質,並具有知識份子的裡子,以及自然而然散發出來的傲氣,才得以撼動出版界精英的心吧!
不過私底下與Jamie交談,覺得他應該只是因見前輩恃其曾經擁有的風光,視數位世界的收益為蠅頭小利,而想讓紙本出版業者認清時勢演變的事實,才會一針見血地提出他個人的見解,並非恃才傲物。
這場研討會,我看到很多人為了該不該變革而憂心。
變革中的人也為發展情況不如預期樂觀而困惑。
一年燒1億元,卻燃不起電子書的熱潮。
產業的變動不安,來自變動不安的人心,為何大家不能冷靜思考紙本的歷史價值呢?
只要市場一有風吹草動,大家就盲目追隨潮流,卻自以為那是提早因應變動的措施。
企業管理的某個理論觀點一發出訊息,就會帶來市場某種程度的波動。
五年前某知名期刊就投入電子期刊的研發,並發下五年後紙本將式微的豪語。
但情勢證明那是業界過度的憂心所致。
任何產業都無法永遠維持盛景,但在產業沒落時,有為者應當以不變應萬變,以舊菜新煮的方式,努力維繫該產業的命脈,堅持其情感的價值,使其能夠傳承下去,這是企業的責任,也是飲水思源應有的情懷。
企業不應該輕易見風轉舵,哪裡有利就往哪裡鑽啊!
紙本期刊與電子期刊之間各有愛好者,我認為電子期刊應由新新人類去發展,而紙本期刊亦當為習慣閱讀紙本的讀者永續下去,如此老中青之間各司其職互促其成,才是符合自然法則的做法。
依道而行,企業何至於虧損?前輩何須燒錢找罪受。
企業的價值應建立在關懷宇宙所有生命的基礎上才對。
快樂的人生,來自於付出與奉獻。個人的七情六慾少一些,快樂指數就會升高一點。
何不學紫藤,種下服務的心,認真負責、心無旁騖,賺多賺少都能樂在其中呵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足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